游客
题文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 ④綦切⑤风
2.翻译:
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共18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B.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
C.简能而任之(精简) D.宏兹九德(此)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臣闻求木之长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文句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组是()
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②不念居安思危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A.①⑥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看) B.非抗于九国之师(匹敌,相当)
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 (更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约束)
C.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客居) D.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制服)

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竟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与例句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大王必欲急臣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恒从小奚奴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下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B.今君乃亡赵走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均之二策 D.拜送书于庭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而君幸于赵王
以下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洎牧以谗诛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大王见臣列观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 不 本 于 学 校 士 不 察 于 乡 里 则 不 能 核 名 实 有 司 束 以声 病 学 者 专 于 记 诵 则 不 足 尽 人 材 谨 参 考 众 说 择 其 便 于 今 者 莫 若 使士 皆 土 著 而 教 之 于 学 校 然 后 州 县 察 其 履 行 学 者 自 皆 修 饬 矣。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
(取材于《魏书˙王肃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会:符合
B.不觉坐之疲淹也淹:时间长
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引:推荐
D.蒸民未阙一餐阙:同“缺”,缺少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卿何为而来
徐公何能及君也
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然性微轻佻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
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
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
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
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五年,以军兴徵饷。陇其下令,谓“不恋一官,顾无益於尔民,而有害於急公”。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幹乃非肆应,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注]间架税:房屋建筑税。
(节选自《清史稿》)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讳盗夺官。坐:因为
B.举博学鸿儒举:举行
C.丁父忧归丁:遭逢
D.疏荐陇其洁己爱民洁:使……廉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军兴徵饷不赂者以赂者丧
B.才幹乃非肆应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陇其请于上官以其无礼于晋
D.民陆氏世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获取好处。

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 父 讼 子 泣 而 谕 之 子 掖 父 归 而 善 事 焉 弟 讼 兄 察 导 讼 者 杖 之 兄 弟 皆 感 悔
(2)嘉定大县,赋多俗侈。

(3)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