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照片《站在稻穗上的孩子》报道:“湖北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的1.016亩早稻,创造了亩产36556斤的高产纪录。看,稻子长得多么的稠密,孩子们站在稻穗上就像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似的。”从今天看来该照片告诉我们
| A.历史证据运用要“眼见为实” |
| B.当时中国浮夸风盛极一时 |
| C.四个小孩在田野里的闹剧 |
| D.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
|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
|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 B.制度腐朽 | C.经济凋敝 | D.吏治腐败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
|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
|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