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3)题。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其主要目的是()
倡导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居民收入 D.发展淡水养殖业
AB、EF分别是半个晨昏圈和半个经线圈,AB、EF相交于O点且平面垂直,O是它们的中点,P是EF上的最南点。读图,完成下题。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则()
A.F在O点正南方位 | B.B在O点正北方位 |
C.A在F点东北方位 | D.E在P点正南方位 |
若OP间的纬度差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A地昼短夜长、B地昼长夜短 |
B.E地和F地昼夜等长 |
C.E、F两地昼长均达到一年中最大 |
D.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 |
一年中,O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
A.0° | B.23°26′ |
C.46°52′ | D.90° |
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对比()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 | B.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 |
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 | D.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 |
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 |
C.受暖流时间长 | D.位于山地迎风坡 |
该区域冬雨率过高,则()
A.年降水总量大 | B.冬季洪涝灾害严重 |
C.植被耐旱性较差 | D.气温年较差大 |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图是我国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下题。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纬度 |
C.夏季风 | D.海陆位置 |
关于我国林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林线高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B.我国林线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省 |
C.藏南林线海拔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
D.西北林线比东北高主要是因为西北干旱 |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mm)”,回答下题。从表中数据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最易发生()
A.热岛效应 | B.地下水缺乏 |
C.内涝积水 | D.干岛效应 |
导致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中心区()
A.降水量少 | B.硬化地面增加 |
C.过度开采地下水 | D.水资源利用率低 |
下列措施对缓解两地 “转化为地下径流降水量” 的差异作用不大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 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 D.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