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 B.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 B.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
C.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 D.可说明唐代的市已有突破性发展 |
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
《全球通史》说:“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
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其依据主要是
A.美国的冷战战略遭遇重大挫折 | B.西欧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
C.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解体 | D.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