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 
|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 
|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 
|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 
|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 
|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 
|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 
|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 
|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 
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20题。(15-19每题3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 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 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15.下列加红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固谢不受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6.加红词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7.下列加红的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邻家有起大宅者
    后秦击赵者再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译文: 
   (2)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译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亭,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①,时人荣之。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②详稳③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钭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④,可遣北院宣慰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⑤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辽史•耶律隆运传》有删改)
 [注]①南京:辽设立五京,以今北京为南京。②五院:辽代皇室的一个官署名。③详稳:辽代皇后家族的最高指挥官。④囊窠:口袋。此处指中饱私囊。⑤鞫狱:审查案件。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侍景宗,以谨饬闻以:凭借 | 
| B.贵族因为囊橐因:趁机 | 
| C.以南京、平州岁不登登:丰收 | 
| D.胡里室突隆运坠马突:突然 | 
下列句子分别表明耶律隆运“有智略,明治体”的一组是
 ①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②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③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④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⑤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⑥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耶律隆运原名韩德让,其父韩匡嗣。因为功勋卓著,在统和年间赐姓耶律,两次赐名, 并且成为辽代皇族成员。  | 
  
| B.耶律隆运很有政治才能,两次代父镇守南京,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誉。而且军事才干突 出,多次随太后出征,都是获胜而还。  | 
  
| C.耶律隆运很关心百姓生活,在和室昉共同执政时,提出为山西四州减轻赋税的奏议;在 总枢府事时,为南京、平州百姓奏请免除了“农器钱”。  | 
  
| D.耶律隆运的官职一再升迁,除了个人在军事上建立的功业,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不少好的 | 
建议外,还与太后的信任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太后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③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 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①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 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对呆不胜说:“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的人教他呢?”孟子其实心里明白,故意一问罢了。 | 
| B.如果一个楚国人向齐国人学习齐国语言,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用鞭子打他,逼他学齐国话,他也不可能学会的。孟子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 | 
|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也一定会变好的。 | 
| D.薛居州是个好人,如果大家都如同他一般,那么社会也会变化的 | 
(2)孟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意在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论语• 公冶长第五 》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 | 
|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颜回的确有些方面甚至连自己都比不上,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 
| C.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并无责备之意。 | 
|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3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李自良,兖州泗水人。初,禄山之乱,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以战功累授右卫率。后从袁傪讨袁晁、陈庄二贼,积功至试殿中监,隶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兼训移镇太原,自良从行,授河东军节度押衙。兼训卒,鲍防代,又事防为牙将。会回鹘入寇,防令大将焦伯瑜、杜荣国将兵击之。自良谓防曰:“回鹘远来求战,未可与争锋。但于归路筑二垒,以兵守之,坚壁不动,虏求战不得,师劳自旋。俟其返,即乘之,纵不甚捷,虏必狼狈矣。二垒厄其归路,策之上也。”防不从,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由是稍知名。
 马燧代防为帅,署奏自良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为军候。自良勤恪有谋,燧深委信之。建中年,田悦叛,燧与抱真东讨;自良常为河东大将,摧锋陷阵,破田悦。及讨李怀光于河中,自良专河东军都将,前后战绩居多。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协辅之力也。
 贞元三年,从燧入朝,罢燧兵权,德宗欲以自良代燧。自良恳辞事燧久,不欲代为军帅,物议多之,乃授右龙武大将军。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即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在镇九年,以简俭守职,军民胥悦。虽出身戎伍,动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十一年五月,卒于军,年六十三,上甚嗟惜之,废朝一日,赠左仆射,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战功累授右卫率累:多次 | 
| B.二垒厄其归路厄:切断 | 
| C.伯瑜等大败而还,由是稍知名稍:稍微 | 
| D.不欲代为军帅,物议多之多:赞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 B.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协辅之力也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 C.德宗欲以自良代燧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 D.乃授右龙武大将军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李自良“战略眼光”的一组是
 ①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
 ②回鹘远来求战,未可与争锋
 ③虏求战不得,师劳自旋
 ④二垒厄其归路,策之上也
 ⑤虽出身戎伍,动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定安禄山叛乱时,李自良跟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征战,因为战功卓著,被提拔为右卫率。 | 
| B.薛兼训死后,李自良做了鲍防的牙将。焦伯瑜因未听从李自良的建议,导致与回鹘作战失败。 | 
| C.李自良勤勉、谨慎有谋略,深受元帅马燧的信任。在多年的征战中,他辅助马燧成就了许多功名。 | 
| D.德宗非常欣赏李自良,想用他代替马燧的职务,李自良以长时间做马燧下属的理由诚恳地拒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