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
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 |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负栋之柱 |
C.暮归,亡其牛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
D.录为弟子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
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 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人或怪之 奇怪 |
B.此子宜置丘壑中 放置,摆放 |
C.仲堪有目病,固辞 坚固 |
D.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 欺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挟飞仙以遨游 |
B.仲堪乃从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恺之因致其情因坐法华西亭 |
D.皆其深所珍惜者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
A.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 |
B.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
C.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
D.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
D.顾恺之吟咏诗赋,自以为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捉弄,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答:
(2)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答:
(3)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率妻子躬:亲自 | B.弥竟川泽弥:满 |
C.奋谢之而已谢:拒绝 | D.甄善疾非甄:表扬 |
下列每组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B.奋以奇经明当仕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砌南阁子 |
D.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②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④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侍中。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译文:
(2) 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
译文:
(3) 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