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军的“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执行的作战方针是 ( )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B.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 |
C.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
D.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 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 | 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的成立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