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世界”是对冷战时期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第三世界 |
第一种 |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
第二种 |
美国和苏联 |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 第一种观点深受不结盟运动的影响
②第二种观点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标准
③ 两种观点都体现了联合反霸权主义的思想
④两种观点都体现了对两极格局形成后国际关系的反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②③ D.②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 B.付出高额赎金 |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
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 B.地主 | C.农民 | D.资产阶级 |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
A.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 B.彻底解放农奴 |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 D.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