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 A.发展农业经济 |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 C.取得战争胜利 |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
我国古代某位君主亲身示范农耕以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态度,使用下图所示工具最早的君主是
| A.汉高祖 | B.元世祖 | C.唐太宗 | D.乾隆帝 |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D.商品经济的发达 |
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永利碱厂在天津塘沽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
②欧洲列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天津拥有九河下梢,渤海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
④有识之士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资新式工业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到:从1640年到1840年,西方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转辗沟壑的小农、高谈性心理义的士人。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不包括( )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工业兴起 ④中外文化有所交流
|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