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现象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下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④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上帝 B.罗马教皇
C.君主 D.马丁·路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