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导致这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朝代高低有别 | B.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轻重不同 |
C.嫡长子继承制在不同的王朝取舍不一 | D.皇帝个人的倾向有所变化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工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
A.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 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
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 | D.主张对儒学体系进行改革 |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
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C.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
D.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
据南昌县志记载:清朝月池熊氏“三代皇”(熊氏三兄弟)兴盛时期,月池人考上进士、榜眼、探花、举人和秀才的可谓不胜枚举。熊氏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七姐妹,七星座,东边起,西边落,伴着月亮作嫦娥”,这是熊氏家族对媳妇、女儿的要求。并设立了家族教育机构“心远堂”和“心远奖学金”,用来奖励族中读书应试有成的子弟。据此,清代熊氏家族兴盛主要得益()
A.公正公平的科举制度 | B.家族宗法观念的维系 |
C.重视对家族女姓教育的结果 | D.奖励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
罗马帝国时代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所有受到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 这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A.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 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
C.审判量刑必须有法可依 | D.构建系统的罗马法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