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也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
B.投身洋务,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
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
为抵抗日本侵华,捐购飞机的民族企业有①天厨味精厂②保晋砂务公司③保兴面粉厂④宁波旅沪同乡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1911年10月12日,武昌街头出现了一则公告: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这则公告体现了
A.清政府的“求富”新政 | B.湖北军政府的重商政策 |
C.南京临时政府的奖励实业措施 | D.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国货运动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