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俄国(1851年) |
约5900 |
93% |
7% |
美国(1850年) |
约2300 |
87% |
13% |
回答:
(1)请依据图表概述19世纪中期各国的城市化状况?
(2)分析俄、美、法三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3℅—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5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多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材料三、四均摘自陈真、姚洛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之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制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立一个旨在制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进平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制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
(4)简介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材料三读下表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国家
对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同四大发明一样,对西方影响非常大。据此回答:
(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一朝代?它基于一种什么原则为西方大力推崇?
(2)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实行有何进步意义?
(3)有人说: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你是否同意此观点,为什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它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模式?
(3)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为什么会迅速漫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