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籍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奏之,事皆合旨 令:命令 B.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累:多次
C.令直门下省 直:同“置”,安置 D.此非臣所发意 意:意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甚获当时之誉 乃臣家客马周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太宗怪其能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D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位尊而无功
对于马周所任官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周最初任的官是监察御史。 B.马周曾由中书令舍人被提拔为中书令。
C.马周曾兼任中书令和太子左庶子之职。 D.辞去中书令后,马周担任吏部上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求贤若渴,对于自己看重的人能委于重任,十分信赖。
B.马周机敏善辩,办事谨慎周到,评论人物又能秉公直言,因此而官至吏部上书。
C.马周对太宗的心理十分了解,每次奏对,都能让太宗满意。
D.马周看问题全面深刻,能说会辩,亲近忠诚太宗,因此深得太宗赞赏。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
(2)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坐:定罪
C.会帝厌兵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第:按次序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庞籍刚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  )
①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②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③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④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⑤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⑥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昌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缞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 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期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免死罪。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后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九年命开会通河。
会通河者,元至元中,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于是命礼及都督周长往治之。
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
明年,以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兖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宋礼传》)
[注] ①丁母忧: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②蠲:除去,免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引汶绝济      绝:截断
B.属之卫河属:连接(集中)
C.因相地置闸相:交互
D.帝命俟秋成后为之俟:等待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的一组是(3分)(  )
①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
②乃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
③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
④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
⑤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
⑥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礼主要从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丧,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
B.由于会通河淤滞,永乐初年,河海兼运。海运路途险远物质易失,而河运要抽调壮丁,也周折劳顿,所以皇帝下决心治理会通河。
C.要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首先要解决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他采用筑坝的方法,引汶(水)入卫(河)。宋礼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D.宋礼认为海运劳民伤财,上言请求改用河运。会通河、卫河修浚后,河运昌盛,可运输大量物资。永乐十三年,海运终止。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徙开封推官。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未几,溪南蛮复内寇,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命为梓州路转运使。天禧中,河决澶渊。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须臾,水为折去,众颇异之。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请行入中、凿头、便籴三说之法。”入为三司度支副使。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仁宗即位,迁给事中。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既而以岁饥令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乃再诏塞河。河平,擢枢密直学士。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帝然之。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卒免死。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节选自《宋史·寇瑊传》)
[注] ①垫:陷沉。②入中、凿头、便籴:宋代官府购置边境粮草的三种物流手段。③楗刍:堵塞河堤决口的竹木土石材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戍兵仰他州馈粮     仰:依靠
B.军食遂足,而民力纾纾:宽缓
C.未几,溪南蛮复内寇寇:侵扰
D.水为折去,众颇异之折:减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寇瑊吏治才干的一组是(3分)(  )
①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②偿以盐,军食遂足
③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④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⑤皆仰给于商旅
⑥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瑊消除盗患有方,平定蛮夷得力。谢才盛等人为盗,寇瑊设计擒获他们移送京城;在与南蛮的交战中,寇瑊斩获其首领,并派人守其险要。
B.寇瑊出谋划策,忠心为国。在任工部郎中期间,针对与契丹议和之后,河北边关守军供给的变化,建言朝廷实行多种政策来解决问题。
C.寇瑊治河有道,成绩显著。黄河决口,寇瑊受命负责修河之事,百姓因为灾荒停止修河工事,寇瑊上奏建议此时应继续治河工程,获得皇帝准许。
D.寇瑊恪尽职守,敢于直言。针对有人议论茶法之事,皇帝征询寇瑊的看法,寇瑊从商人、百姓实际利益出发,直言变更之弊,得到皇帝认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登,字景宋,德安人。少读书,喜古兵法,慷慨有大志,不事生产。出制置使孟珙幕府,久之,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司,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拜则不敢上。”难之,竟弃功去。淳祐四年,举进士,调兴山主簿。明年,制置使李曾伯经理襄阳,登在行,以积功升,寻以母忧去。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因忆弟潜盛言王登才略,具书币招之。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渊慨然曰:“事亟矣,奈何?”登曰:“亟呼诸将共议。”众至,欢跃曰:“景宋在此。”渊曰:“汝辈欲西门出,景宋欲从方城,如何?”众曰:“惟命!”登曰:“用兵患不一,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请五大帅中择一人为节制。”渊曰:“请监丞出,正谓此也。”即书银牌曰:“监丞代某亲行,将士用命不用命,赏罚毕具申。”登至沙市,椎牛酾酒,得七千人,誓曰:“登与诸将义同骨肉,今日之事,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诸将有一不用命,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赵葵为制置使,见登握手曰:“景宋一身胆,惜相见晚也。”俾参宣抚司兼京西两节。马光祖为制置使,辟充参谋官,迁军器少监、京西提点刑狱。登威声日振。有余思忠及徐制几谗于光祖曰:“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非久易位矣。”光祖疑焉,出登屯郢州,后以干办钟蜚英调护,情好如初。开庆元年,登提兵援蜀,约日合战。夜分,登经理军事,忽绝倒,五藏出血。幕客唐舜申至,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是夕,舜申暴卒。
(节选自《宋史·王登传》)
[注] ①监丞:王登曾任监丞。②干办:官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吴渊为制置使,边事甚亟     亟:紧急
B.用兵患不一一:统一
C.登有制札在,不敢私也私:偏私
D.众股栗听命,竟立奇功于沮河竟:竟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登奉公勤勉、做事尽力的一组是(3分)(  )
①登念奋自书生,不拜
②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
③登书生,不过冯轼观战
④登不用命,诸将杀登以献主帅
⑤京湖知有王景宋,不知有马制置
⑥登尚瞪目视几上文书,俄而卒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登性格刚直不屈。在代理巴东县知县时,他到制置司去献俘虏,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便不肯下拜,小吏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而离去。
B.王登能垂范效命。在沙市,他宰牛斟酒得七千人,又说自己同各位将领义同骨肉,如果自己不效命,各位将领可杀了他来献给主帅,以激励士气。
C.王登曾遭人陷害。马光祖做制置使时,随着王登威名扩大,余思忠和徐制几进谗言挑拨,结果王登被贬出京城屯守郢州,后因人调解,他们才情好如初。
D.王登能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开庆元年,王登在半夜料理军中事务时,忽然昏倒,五脏出血。唐舜申赶到时,他还看着几案上的文书,不久就去世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方与客弈,发书,衣冠拜家庙,长揖出门,问牛几何,可尽发犒师。(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日,舜申舟经汉阳,有蜀声呼唐舜申者三,左右曰:“景宋声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