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 (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1年,毛泽东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因素有( )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③欧洲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 |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
D.冷战马上就被终结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求同存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