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 。人作歌曰 :「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襄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
注释:毁顿,哀痛伤身。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遥光杀害一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
B.襄母常卒患心痛 卒:通“猝”突然 |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
D.陈襄德化 陈:陈述,诉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以襄孝感所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 辍耕之垄上
C、但和言解喻之 但见悲鸟号古木
D酒罢同载而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襄“忠”和“孝”的一组
A.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时以襄孝感所致 |
B.唯襄郡枉直无滥 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
C.在郡六年,郡中大宁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
D.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释服犹若居忧 |
下列对有关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
B.鲜于琮借神仙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早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残孽余党的过程 中,陆襄一心为公,明察善恶,他的公正清廉,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
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⑵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
⑶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用斜线(/)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疾 耕 则 家 富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于 是 猎 兽 之 获 常 过 人 矣 非 独 猎 也 百 事 也 尽 然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渺沧海之一粟 |
B.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
C.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
D.举匏尊以相属举酒属客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而今安在哉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其声呜呜然其皆出于此乎 |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善假于物也。 |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小学而大遗 |
B.泣孤舟之嫠妇始指异之 |
C.侣鱼虾而友麋鹿粪土当年万户侯 |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又何羡乎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C.渺渺兮予怀 |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翻译下列各句(共5分)
⑴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分别概括最后两段文字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索隐音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集解离骚序曰:”三闽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索隐按:楚词作“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集解王逸曰:“己静絜。”受物之汶汶者乎!◇集解王逸曰:“蒙垢污。”○索隐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宁赴常流。○索隐常流犹长流也。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索隐蠖音乌廓反。温蠖犹悟愤。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於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集解应劭曰:“汨水在罗,故曰汨罗也。”○索隐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地理志长沙有罗县,罗子之所徙。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汨音觅也。口正义故罗县城在岳州湘阴县东北六十里。春秋时罗子国,秦置长沙郡而为县也。按:县北有汨水及屈原庙。续齐谐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发行吟泽畔被:“披” | B.己静絜静絜:正直清明 |
C.此物蛟龙所惮惮:喜欢 | D.回依其言依:依从,遵从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明屈原“宁赴常流”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③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
④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⑤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索隐”“集解”和“正义”都有对古代经典进行注释的作用,但是“集解”主要是汇辑诸家对古代经典的语言和思想内容进行的解释。 |
B.通过“索隐”对本文的解释,我们可以推测本文中的“怀瑾握瑜”和《楚辞》中的“深思高举”意思接近,都是指屈原思想品德高尚。 |
C.根据《续齐谐记》所讲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今天端午节包的粽子,是屈原传下来的方法,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
D.在和渔父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内心的苦痛、怨恨和志向高洁、绝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译文:▲▲▲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
(3)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2)抢榆枋而止________________
(3)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4)适百里者________________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 B.形容枯槁 |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下流多谤议 |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彼且恶乎待哉? |
B.去以六月息者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C.鹏之徙于南冥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而莫之夭阏者”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 重为乡党所笑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注释]:①涅:黑泥。②“兰槐”句:芷本是兰槐的根。兰槐,一种香草。③滫xiǔ,臭水。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扶而直(扶持) | B.其渐之滫(浸、浸染) |
C.庶人不服(佩服) | D.其质非不美也(本质)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翻译划线的句子(11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
▲▲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