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聚焦环球精英 浓缩世纪精华 彰显人类精神 瞩望华夏精彩”,右图是大型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片《新中国外交风云录》(共30集)的封面。全片通过共和国五十年外交的斗转星移、风云变幻,生动详细地介绍了所涉及的外交特点、外交内幕、外交知识,展示了领袖和外交家们的翩翩风采,且异域风光奔来眼前,许多原版资料首次披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根据所学,请你判断属于中国70年代外交成果的是

A.屹立东方 首次出访半岛较量 莱蒙湖畔 五项原则
B.出使万隆海岛斗智分道扬镳确定边界 以民促官
C.亚非之行中法建交 抗美援越排除干扰跨越鸿沟
D.恢复席位建交高潮中日建交 三个世界中美建交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协调

A.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B.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C.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 D.联邦与各州的关系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不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