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 B.政治制度的变革 |
| C.领袖的个人决策 |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
|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
|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战争 |
| 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
| D.镇压、剿灭义和团 |
1900年,义和团大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 )
| A.大沽口、紫竹林 | B.杨村、廊坊 |
| C.老龙头火车站、北仓 | D.山海关、大沽口 |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意味着列强侵华进入了新阶段,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
| B.赔款数目增加 |
| C.增开通商口岸 |
| D.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
在《辛丑条约》中列强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其主要目的是( )
|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
| B.控制中国的心脏地区 |
|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
| D.干涉中国的内政 |
总理衙门和外务部设立的共同点是( )
| A.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主 |
|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
| D.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