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而又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国际会议有(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德黑兰会议 ⑤雅尔塔会议 ⑥波茨坦会议
|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鲁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鲁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
|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美国国防部官员阿兰·坎彭曾说: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
| A.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使战争更加残酷 |
| B.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使战争方式发生变化 |
| C.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
| D.高科技战争使核武器失去昔日的威力与作用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梁启超所指的产生于巴黎和会后的“这个东西”是
| A.国际联盟 | B.对德和约 | C.《四国条约》 | D.美国霸权 |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
|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