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③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④国人的服饰明显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
|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
|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
|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罗马法规定:“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在未经个人许可时,即使国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该规定()
| A.强调保护私权,限制公权滥用 |
| B.强调人人平等,打破贵族垄断 |
| C.强调法律至上,维护法律权威 |
| D.强调社会和谐,协调人际关系 |
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
| 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 |
| 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 |
| 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 |
| 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 |
“即使在鼎盛时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也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繁琐的辩论延长了决策时间 |
| B.法庭审判员经抽签产生 |
| C.公民仅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
| D.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