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乎提高 |
|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
| 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
|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
|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
|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
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
|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 |
| 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
|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 |
| 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
西晋人卫瓘在评价九品中正制时说:“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遗风。” 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创立时保留传统选官方式 |
| B.选官尊重民意有民主推荐之风 |
| C.不利于选拔民间实用人才 |
| D.使世家大族垄断了政府的权力 |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牛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 A.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
| C.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