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一A、B、C为三个神经元。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请在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编号):

图一

图二
(1)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可构成神经中枢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部位④,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可测得同样电位变化情况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3)图二是图一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G位点的兴奋由_______________引起,F位点的兴奋由_______________引起。
(4)假如图二中的D来自相邻的细胞,E来自大脑皮层。当刺激①时,导致⑦产生反应,则D释放的物质对F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E释放的物质对F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导致⑦不产生相应反应,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接受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大麻体内,物质B的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基因Mm和Nn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①据图分析,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基因型可能
种。
②如果两个不能产生B物质的大麻品种杂交,F1全都能产生 B物质,则亲本的基因型是。F1中雌雄个体随机相交,后代中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和不能产生B物质的个体数之比应为

2004年2月,玉米育种栽培专家李登海的“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该品种在较高密度下提高了单株生产量,创造并保持着夏玉米单产1 096.29千克的世界纪录,为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玉米种群中发现了“大果穗”这一突变性状后,连续培育到第三代才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类型,该突变应是显性突变(b→B)还是隐性突变(B→b)?_________________。
(2)紧凑型、大果穗等原来分别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种的性状被完美地结合到了一个新品种中,这一过程使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新品种经较长时间的大面积种植,依然保持着各种优良性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此品种是精心选育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玉米“紧凑型(A)”与“平展型(a)”是一对相对性状,“大果穗(B)”与“小果穗(b)”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紧凑型、小果穗与平展型、大果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二代中性状表现符合要求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其中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是_______________。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 __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部位。
(2) 图中1表示,3表示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乳腺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3)Ⅰ3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下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写图中序号,并在序号后写出该结构的名称)

(1)最初的时间里被H3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写标号)
(3)图中标示的结构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的是[ ]和[ ]
(4)[ 2 ]的作用是,可由[ ]和[ ]分别通过出芽、突起形成,最终与[ ]融合。
(5)有人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脂溶性(与水的亲和能力差)的化合物比水溶性(与水的亲和能力强)的化合物进入细胞快。这说明组成[1]的基本物质是。有人用丙酮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物质,然后将提取的脂质物质放在水槽中制备出单分子层,并测量脂质单层的表面积,发现单层脂质的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据此推测,细胞膜中脂质分子的排列是的
参考答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