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土壤农杆菌是一种能引起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的土壤细菌,它带有一个大的质粒叫Ti质粒,它是携带细菌DNA向宿主植物基因组转化所需信息的重要片段,只有T—DNA片段才转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土壤农杆菌属于 细胞,其质粒是能够自主     的环状DNA分子。
(2)为了使某种植物具有抗旱性状而又不引起植物产生冠瘿瘤,需对Ti质粒进行修饰,即去除瘤基因,将抗旱基因插入至          ,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将外植体在含        的稀释培养基上培养,此时修饰的T—DNA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3)将上述外植体置于一个含有某种抗生素的合适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发生转化的外植体开始增殖,形成          ,通过产生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再长出整个植物。
(4)基因转化是否成功应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可以直接在                   水平对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进行比较;为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还需要对转基因植株进行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分)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等位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
存在(B_T_)
T存在,B不
存在(bbT_)
T不存在
(B_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均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A和B两只公鸡,C和D两只母鸡,均为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如下:C×A毛腿豌豆冠;D×A毛腿豌豆冠;C×B毛腿豌豆冠和光腿豌豆冠;D×B毛腿豌豆冠和毛腿单冠。
(1)这四只鸡的基因型分别是;A;B;C;D
(2)D×B交配后代中,毛腿单冠鸡的基因型为。C×B交配后代中,光腿豌豆冠鸡的基因型为
(3)从理论上分析;假设C×B交配后代中的光腿豌豆冠鸡全部为雄性,而D×B交配后代中的毛腿单冠鸡全部为雌性,在它们生育能力相同,随机交配的条件下,其后代中出现光腿单冠性状的个体约占后代总数的比例为

(8分)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此为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细胞内共有________个DNA分子。
(2)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内共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
(3)写出图中标号的结构名称:标号1是________;标号3是________。

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____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________结合,生成大量的______ ___________。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d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________。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P点向______(左、右)移动。
(5)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______;D点时发生(字母表示)________。

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
回答:

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