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非生物因素 |
地点A |
地点B |
地点C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05 |
落叶树 |
20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 |
(mg·kg-1) |
9.4 |
4.5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图中的_____________。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那么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__。
(4)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个原因)。
(5)若某一年,在这个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会导致的结果是:草本植物会_____________;当田鼠的数量多至以啃食草根为生时,则草本植物会_____________;田鼠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
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两方面分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细胞。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4)衰老的红细胞成为_______________,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
(1)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下生活,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应是__________ ;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的阻力,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_。
(2)若此研究的种群为一草原牧场的牛群,则此牛群的最大放牧量不应超过 ____________。
(3)从种群特征分析,b曲线自然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中,A~C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轴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请回答:
(1)A花盆中的植株的根将向什么方向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
(4)若C花盆旋转,培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生长情况将是_______________。
右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 __。
(2)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抑制、促进)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图示方框中的A主要作用于________(填写某种细胞或器官),饭后胰岛A细胞活动_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
(3)图示方框中的A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激素调节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