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
晋王为太子,授右千军。即帝位,拜内史侍郎,数言事忤旨,稍见忌。高祖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吏部尚书。秦王领右元帅,攻洛阳,署瑀府司马。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瑀自力孜孜,抑过绳违无所惮。上便宜,每见纳用。手诏曰:“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共勿辞。”
是岁,州置七职,秦王为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诏尝下中书,未即行,帝让其稽,瑀曰:“隋季内史诏敕多违舛,百司不知所承。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帝曰:“若尔,朕何忧乎?”初,瑀关内田宅悉赐勋家,至是,还给之。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贞观初,帝问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 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瑀谕议明辩,然不能容人短,意或偏驳不通,而向法深,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颇裁正之,其言多黜,瑀亦不平。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不报,由是自失,罢为太子少傅。九年,复参预政事。
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又曰:“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卒,年七十四。诏赠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末有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瑀爱经术,善属文属:连缀,写作。 |
B.数言事忤旨,稍见忌忤:违背,抵触。 |
C.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基:有经济基础。 |
D.其言多黜,瑀亦不平黜:贬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②处涸辙以犹欢 |
B.①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C.①秦置守令,二世而绝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D.①百司不知所承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瑀“公道耿介”的一组是( )
①数言事忤旨,稍见忌 ②抑过绳违无所惮 ③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④诏尝下中书,未即行 ⑤使先后不谬,始得下 ⑥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瑀把荣华富贵看得很轻,曾把关内的田宅都给了有功劳的人;后来又把还回来的田宅都分给了同宗族的人。 |
B.萧瑀公道耿介,深得高祖的赏识,高祖委以重任,任其便宜从事,并称他为社稷依赖的大臣。 |
C.萧瑀建议太宗分封诸侯以保国家长治久安,但在讨论的时候,与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等人发生了争执,被罢为太子少傅。 |
D.萧瑀虽然公道耿介,但很急躁,善恶太分明,不能容人短,以致自失。他的家族在唐代共有八人担任过宰相一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便宜,每见纳用。
译文:
(2)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
译文:
(3)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译文: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
①果尔,奈何?②王大喜,求方。③傅诊之,曰:“不死。”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⑤服之,立止。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①,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②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礼重之重:器重 | B.似道怒,寝其疏寝:搁置 |
C.又除赵溍知建康知:知府 | D.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旋:随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似道主其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B.似道庇之/作《师说》以贻之 |
C.文龙上疏以为不可/樊哙侧其盾以撞 |
D.是当罚而赏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之积威之所劫 |
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陈文龙“负气节”的一组是()
①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②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③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④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⑤文龙焚书斩其使⑥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的御史台谏官,有什么建议就先将奏章稿呈送贾似道,待他同意后才上呈,陈文龙任监察御史没有这样做,因而冒犯了贾似道。 |
B.陈文龙认为范文虎统军却丢失城池,赵溍乳臭未干,而黄万石又不勤于政事,这几个贾似道提拔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都应该免职。 |
C.当边关紧急时,陈文龙向朝廷进言,认为朝廷大臣应当同心图治,不要只发表空洞的议论。后来贾似道后悔没听取他的建议。 |
D.林华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孙又打开城门迎敌,陈文龙被捕至元军中,但无论元兵劝降还是动刑,甚至再三强迫,他都宁死不屈。 |
翻译。
①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
②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①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①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 |
B.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凡:大概,大凡 |
C.擢枢密副使擢:提拔 |
D.虽敌猝犯之猝;突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偏将屡为贼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
B.青以指使见娘以指叩门扉曰 |
C.青指其面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客逾庖而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2分 )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桥子谷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欲召他询问方略,后因遇上敌寇侵犯渭州,便命他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
②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宋书·列传四十四·孔觊》)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治产业,居常贫罄罄:尽 |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疑:怀疑 |
C.乞于此货之货 :卖出 |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诣:到 |
下列各组句子,属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⑴,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清•吴敏树《说钓》)
注:(1)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盖逾时始得一动更加 |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间隙 |
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多次 |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官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②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
B.①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②乃饭后仍出 |
D.①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②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 |
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是()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①⑤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
②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③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