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
水鹿
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
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象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
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643人,房玄龄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
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
这22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世民也一样知道。
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71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32年。
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节选自《读者》2007—14)为什么说房玄龄“简直天生就是给李世民作宰相的”?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房玄龄果真没有个性吗?请根据文本内容说说房玄龄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一句中的“声音”具体指什么?请依据文意概述。(答出两条即可)
本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DNA考古
(1)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考古基因分析成果:人和生物体死后,DNA仍旧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非洲斑驴——广泛生长在南非草原上的一种马科动物,但它们在l9 世纪末已被猎杀灭绝了。德国博物馆存有l40年前死亡的斑驴毛皮,研究者从中提取了DNA,并使之克隆后倍增,以供分析用。伯克利的科学家将此种斑驴毛皮的DNA测序后与现在斑马的DNA编码进行比较后表明:斑驴和斑马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斑驴和其他马科动物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斑驴和斑马是生物进化树上距离最近的分支。斑驴虽然灭绝,但它的DNA被激活并测序,这是基因考古学的一大成就。
(2)在实践中,基因考古学家遇到了许多挫折。首先是样本稀少,仅有的古生物遗体中只有很少一点遗传物质被保存下来,提取和复制倍增后的克隆株依然很少。这样重复实验极困难,一个地方的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成果,其他科学家几乎无法得到遗体样本去重复实验、验证结果。而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重复实验。当中国科学家利用难得的恐龙蛋提取物公布某些神秘的恐龙DNA序列时,法国科学家就没有机会得到一枚这种蛋。而中国学者也得不到多世纪前斑驴的皮毛标本。第二个困难是碱基对太短,使得DNA受到降解,它的遗传信息遭到破坏并丢失。
(3)正因为如此, 基因考古学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宠爱,直到1985年K﹒莫里斯发明了著名的PCR法。PCR法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它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价值最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法利用两段引物与样本两侧碱基顺序相配,引物引发试管内许多轮扩增,使样本扩大到几千倍。法医、细菌学家、流行病学家和制药企业都在使用PCR法,考古基因分析家们也当仁不让地用上了PCR法,局面立即改观了。PCR法能够恢复正确的顺序 , 还能从一些部分降解的老古分子中重建完整的DNA。它工艺简单 ,实验可以再现 , 结果能够重复 , 分子考古学正式宣布它是科学的一个分支。PCR考古基因法一经建立,就奔向成千上万的古墓和古遗址, 犀利地试图分析一切能找到的生物遗骸片断。目前,它已经取得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成果。
赵捷敏《大视野》2002年7期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斑驴虽然灭绝,但它的DNA被激活并测序,这使斑驴的再生将成为客观现实。
B、基因考古学目前已经能从一切生物遗骸片断中,得出该生物DNA的完整信息。
C、基因考古学的有关事实显示,生物体的DNA,在生物体死后,有的能存活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
D、基因考古学发明PCR法后,只要古生物遗体中有很少一点遗传物质被保存下来,一般都能进行考证研究。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考古学利用PCR法将探究出大多数已经灭绝的生物秘密。
B、目前,人类只要能找到一例恐龙样本,就能够将恐龙样本扩大为几千份来研究。
C、随着考古工艺的简单化,将来,考古学将不再是少数学者才能胜任的事业了。
D、随着PCR法的进一步应用,考古学将脱离玄学的尴尬局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物质的第四形态——粉体
20世纪90年代末期,被誉为是“粉体科学”的年代:粉体工程学极大发展,该理论认为粉体是“物质的第四形态”。常见的粉体如盐、砂糖、小麦粉、水泥、沙子等,都是粉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在给粉体下定义之前,首先应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性。一般认为它们有三个特性。
一是固体被细分处理后,各个部分相互之间不受约束地存在。二是粉体的粒子不存在均等的粒径,它具有按大小的分布、按形状的分布、按比重的分布等分类, 研究粉体的表面特性必须考虑这种分布的影响。三是粉体虽为固体,但其表面积却非常大,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大,所以其界面的状态比固体本身更能说明固体物质的情况。
一般地说,粒径在lO微米以下的称为粉体,粒径在100 微米以上的叫粒体。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进步,通过电化学手段制出的筛子,其筛眼可达到3微米的精度。凡是能通过这种筛眼的粒子称为微粉体。水泥、磁粉、色粉以及小麦粉,则都属于超微粉体。当然这种分类可能会随着粉体工程技术的发展随时得到修正。
人为什么要想尽办法将固体变成粉体呢?这是因为粉体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可从固体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为使固体物质容易被渗透,所以要将固体的表面积尽量弄大。二是固体成为粉体后,可将若干成分混合成新的功能物质,并易使其成任意形状。三是将固体进行粉体化之后,可控制它对光的反射特性,或提高覆盖性能,或施予润滑作用和研磨作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粉体都是有益的,有一些粉体对人们的健康极其有害,如沙尘暴,还有砂肺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类被称做功能性粉体的新物质出现了。例如复印机,利用静电的正负相吸原理,在塑料粉中掺上颜料制成色粉, 其大小为 0.l10微米。将色粉施于感光体上带相反电荷的潜像上,再转印到纸上成像,这实际上是在颜料的一般功能上添加了静电功能。这种色粉制造容易,无公害,价格低廉,大有取代油墨之势。而磁带、软磁盘等,却是用氧化铁粉涂成的磁性材料。这是具有磁特性的一种全新功能的粉体。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的装置系统,以便制造出新的粉体物质。
——丁一《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第七期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把小麦磨成小麦粉,主要是为了使其更易成形。
B、固体成为粉体后人类更容易控制其属性,固体材料粉体化是必然趋势。
C、将坚硬的固体物质粉体化后,可发挥其研磨作用来为人类服务。
D、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粉体科学,将在下世纪得到进一步壮大,目前,科研人员制造新粉体物质的新装置系统开发工作正努力推进着。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常,固体本身并不能说明固体物质的情况。
B、根据粉体的特性,我们可以考虑把玻璃粉碎后,来改变它对光的反射功能。
C、随着粉体科技的发展,粉体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
D、无公害,价格低廉的粉体物质,在油印业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工用物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白医师的墓碑
周增祥
(1)白医师不像一般的医师那样,留着黑色的胡髭。可是他的确是个好医师。他在我们镇行医多年,经他诊治过的人,比镇上任何医师都多;可是他赚的钱却比旁的医师少得多。因为他常替穷人看病,而他们都拿不出钱来。
(2)到了冬天,他常半夜里爬起来,开20英里的车,去诊治一位太太或孩子的病,或救治受伤的人。
(3)我们镇上的人都知道白医师的诊所在莱斯服装楼上,要走一条窄窄的楼梯上去。诊所里总是坐满了人。楼梯脚下挂着一块招牌——“白医师——诊所在楼上”。
(4)白医师还是一个单身汉。有一次他本来打算跟银行家的女儿克朗威小姐结婚,可是到了结婚那一天,有人把他请到乡下去诊治一个墨西哥孩子。克朗威小姐很生气,就把婚礼取消了。她说:“一个把墨西哥孩子看得比婚礼还重要的人,一定不是个好丈夫!”镇上许多太太小姐们也都同意她的看法。墨西哥孩子后来病好了,他的父母非常感激白医师。
(5)40年来,镇上拐脚,瞎眼的都爬上白医师诊所来看病,白医师从没有拒绝过哪一个病人。
(6)有人说白医师是个没有个性的人,他爱在酒店里面的那间小房间里喝威士忌,玩牌。可是他却活到70岁。有一天,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不过那时候,他乌黑的头发已经变成白色。
(7)白医师的葬礼是镇上最盛大的一次,他的遗体安放在克鲁勃殡仪馆的走廊里,镇上的每个人都去瞻仰遗容,向他致敬,后来就葬在河景公墓里。大家准备筹一笔钱,做一个精致的墓碑,放在他的墓前,以志纪念。大家在讨论墓碑上要刻些什么话。有人说最好刻一首挽诗,可是白医师不喜欢诗。这件事拖了一阵子,就没下文了。
(8)有一天,殡仪馆老板克鲁勃说:“白医师的墓碑早已安放在他墓上了。”原来白医师打算结婚那一天,误了婚礼救活的那个墨西哥孩子,他的父母一直记挂着白医师还没有墓碑,可是他们也没有钱替他立碑,结果就把白医师诊所楼下的那块招碑,安置在他墓上,上面写着:“白医师——诊所在楼上”。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发挥想象,写一段当白医生救人回来,听说克朗威小姐已经宣布取消婚礼时的心理活动。(80字内)
2、第(6)段中说“有一天,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请结合文章,发挥想象,把“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扩写成一段80字内的现场场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白菜汤
屠格涅夫(巴金译)
(1)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2)那母亲在家里。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3)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4)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被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得有盐呢。”
(5)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
1、第(3)段说“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请结合人物性格,发挥想象,写出太太在这个夏天里的一个符合悲痛心情的动作细节。(80字)
2、第(5)段说“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请你结合原文,想象太太走在路上会说几句什么样的话?把它写出来。(80字以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又是春天
萧红
(1)太阳带来了暖意,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融成水了,江上用人支走的爬犁渐少起来。汽车更没有一辆在江上行走了。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变成灰的了。又过几天,江冰顺着水慢慢流动起来,那是很好看的,有意流动,也象无意流动,大块冰和小块冰轻轻地互相击撞发着响,啷啷着。这种响声,象是瓷器相碰的响声似的,也象玻璃相碰的响声似的。立在江边,我起了许多幻想:这些冰块流到哪里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阳光在半路上就会全数把它们消灭尽……
(2)然而它们是走的,幽游一般,也象有生命似的,看起来比人更快活。
(3)那天在江边遇到一些朋友,于是大家同意去走江桥。我和郎华走得最快,松花江在脚下东流,铁轨在江空发啸,满江面的冰块,满天空的白云。走到尽头,那里并不是郊野,看不见绿绒绒的草地,看不见绿树,“塞外”的春来得这样迟啊!我们想吃酒,于是沿着土堤走下去,然而寻不到酒馆,江北完全是破落人家,用泥土盖成的房子,用柴草织成的短墙。
(4)“怎么听不到鸡鸣?”
(5)“要听鸡鸣做什么?”人们坐在土堤上揩着面,走得热了。
(6)后来,我们去看一个战舰,那是一九二九年和苏俄作战时被打沉在江底的,名字是“利捷”。每个人用自己所有的思想来研究这战舰,但那完全是瞎说,有的说汽锅被打碎了才沉江的,有的说把驾船人打死才沉江的。一个洞又一个洞。这样的军舰使人感到残忍,正相同在街上遇见的在战场上丢了腿的人一样,他残废了,别人称他是个废人。
(7)这个破战舰停在船坞里完全发霉了。
1、文中第(1)段说:“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请根据文意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你觉得松花江冬天的威严应该是怎样的场景?(80字以内)
2、文中第(7)段说:“这个破战舰停在船坞里完全发霉了”,根据文章交代的季节和交代的其他因素,请你试着写一段作者说这句话时的内心独白。(80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