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全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平均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公平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