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采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材料一蕴涵着先秦思想家的哪些主张?(3分)
材料二 右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野了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
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材料三20世纪后期,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五十年之内,图瓦卢等九个小岛国将全部没入海中,图瓦卢等国的人民将成为名符其实的“环境难民”。
——搜狐新闻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英国有钱人的“时尚”?(4分)结合材料三,指出这种“时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灾难有何借鉴意义?(3分)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
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 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 |
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 |
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 |
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 |
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
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
B.加强村社管理 |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
B.农奴起义不断 |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