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W/㎡)”。读图回答:
1.对甲、乙区域数值范围的判断,正确的是
A.50<甲<100 B.100<甲<150 C.150<乙<200 D.200<乙<250
2.造成甲、乙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 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
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 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
读下图,判断15~16题:
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
|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
|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
| D.一直向正南 |
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
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 A.东经64° | B.西经64° |
| C.西经116° | D.西经180° |
地球上某点的南侧是低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 A.30°N,160°E | B.30°N,20°W |
| C.30°S,20°W | D.30°S,160 °E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 B.山东丘陵 |
| C.江南丘陵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 B.有机质含量高 |
| C.土质疏松 | D.酸性较强 |
读“黄河流城示意图”,完成下面10-11题。
黄河流域能源丰富,①②③④各区域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高的煤炭集中在区域。
| A.①区域 | B.②区域 |
| C.③区域 | D.④区域 |
①②③④各处河段中,春季常发生凌汛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8-9题: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
|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
| C.昼夜温差大,夜晚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
|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