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三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C.气压更高 D.风速更大
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 | B.四川盆地 |
C.台湾海峡两岸 | D.长江中下游 |
乌恰县一户柯尔克孜族牧民克孜吉别克家转场路线,这4个牧场都在玉奇塔什草原及周边范围内,它们都位于不同高度上。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牧民克孜吉别克家的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市场 |
4个牧场中位于海拔最高的是()
A.乌鲁克恰提乡草原牧场 |
B.阿热克托热克草原牧场 |
C.喀什喀苏草原牧场 |
D.硕热克草原牧场 |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20mm | B.450mm | C.650mm | D.400mm |
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
A.气温高,蒸发量大 |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左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 B.冬暖夏凉 | C.降水稀少 | D.木材短缺 |
图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 B.防水 | C.阻沙 | D.遮阳 |
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降水 | C.光热 | D.土壤 |
据监测: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 ()
A.水源补给减小 | B.植物蒸腾减弱 |
C.林草面积扩大 | D.风沙危害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