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 )
A.光球、日冕、色球 | B.光球、色球、日冕 |
C.色球、日冕、光球 | D.色球、光球、日冕 |
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25~26题。图中表示高高低模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表形态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根据水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井水不犯河水
③(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④“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西归”靠的是水汽输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09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往年易受洪涝影响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广西、湖南等地区,发生了罕见的旱情,一些地区因旱灾临时饮水困难。与此同时,淮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西南、西北等地发生了山洪灾害。据此完成20~22题。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活动 | B.地面状况 | C.太阳辐射 | D.海陆位置 |
若发生的旱涝程度大致相同,对下列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东北平原 | C.黄土高原 | D.云贵高原 |
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建设水利工程 | B.营造海防林 |
C.改进耕作制度 | D.改进灌溉方法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7~19题。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
B.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
C.黄赤交角的变化 |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D.海平面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