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镁、铝混合粉末10.2 g,将它溶于500 mL 4 mol·L-1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1 000 mL | B.500 mL | C.100 mL | D.1 500 mL |
为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元素符号为Md),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 B.波尔 | C.门捷列夫 | D.道尔顿 |
某温度下,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为醋酸稀释时的变化曲线 |
B.a、b、c三点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a>b>c |
C.a点的Kw值比b点的Kw值大 |
D.b点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浓度小于c点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浓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向溶液加入少量稀硝酸和少量铁粉 |
B.用25.00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C.用pH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一定要先用蒸馏水湿润 |
D.可以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生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CO(g) +2H2(g)CH3OH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 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氢气的浓度减少 |
B.催化剂的存在使一氧化碳与氢气更大限度的 转化生成甲醇 |
C.用CO表示的反应速率v(CO)D <v(CO)C |
D.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拟定征服世界的步骤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日本为实现第三期目标采取的行动是()
A.中日甲午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九一八事变 | D.卢沟桥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