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藩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武帝亲总万机,转御正中士,兼领起居注。累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大夫取以进之。及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宣帝嗣位,多失德,行本切谏忤旨,出为河内太守。隋文帝践阼,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大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隋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B.周代故事,天子临轩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
C.遂原所笞者 原:追究
D.请加徒一年 徒:徒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遇萧脩以梁州北附 ②以万人若一郡降者
B.①承御亦焉得取臣笔 ②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C.①今肇乃敢重其教命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令则甚惭而不能改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刘行本端方正直的一组是( )
①每以讽读为事,精力忘疲 ②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③因置笏于地而退 ④受人馈钱二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⑤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A.①⑤ D.②③⑤ C.②④ D.①③④
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行本曾刻苦读书,北周武帝时做掌朝下大夫,正直敢言,北周宣帝时因恳切进谏违
背皇帝心意,调出朝廷做河内太守。
B.隋文帝曾发怒用竹板打一郎官,刘行本先是进言不该如此惩罚此人,隋文帝不听,刘
行本则直言谏争,终使皇帝知错而改。
C.雍州别驾元肇向皇帝请求加重处罚违背他的约令的一犯罪州吏,刘行本反驳元肇不按
律令执法而树立个人威权的做法。
D.刘行本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之官,他直言谴责不用正道教导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则,而

对擅长文学的受太子亲近的刘臻等人加以慰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巨所言非私!
译文:
(2)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
译文:
(3)由是请托路绝,吏民怀之。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不答。异哉,此人教子也!若由此业自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负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金马还之。羌性贪而吏清,前有八都尉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明·顾炎武《日知录·廉耻》节选)
注:《五代史》为欧阳修编著。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礼义,廉耻捐:丢弃
B.若由此业自卿相致:导致



ycy

C.羌性贪而吏清贵:推崇、重视

D.前有八都尉好财货率:一律、一概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伏事公卿悉金马还之 
B. 国家有不亡者乎原皆生于无耻也
C. 异哉,此人教子也管生能言也
D. 人如此,则祸败乱亡吾时俯不答
⒎以下四句话,直接表现“无廉耻”的一项是(  )
A.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
C.悉以金马还之。       D.羌性贪而贵吏清。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擅长搞阴谋诡计,好投机取巧耍花样,这归根结底缘于他们的无耻,正因为无耻,所以也就无所不为了。
B.“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文章用比喻的形式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世道衰微、风雨如晦、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
C.颜之推对齐朝那位士夫的教子方法十分不屑,也不希望儿子像那个齐朝士夫的儿子一样发展。
D.管仲把廉耻作为维系国家命脉的支柱,欧阳修认为士大夫没有廉耻与国家败亡有着内在联系,而顾炎武认为士大夫无耻就是国耻。
⒐翻译和断句。
⑴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⑵ 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②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完成《<论语>选读》选段中的相关问题
(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以上语录中,摘录两条现在仍有鲜活生命力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主要阐述言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
B.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责备宰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见孔子认为宰予就是一块朽木。
C.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已经没有必要再污损了,干脆听之任之,无须指责。
D.曾子与宰予形成鲜明对比,孔子更欣赏曾子那样的人。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的?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告车趣驾归救魏趣驾:奔向魏王
B.以平原君称:顺遂,满足
C.公子妄人耳妄人:胡作非为的人
D.赵王扫除自迎扫除:打扫清除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
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B.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C.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D.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译文
(2)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译文
(3)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