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乔新
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时乔新已登景泰五年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成化四年迁福建副使。所属寿宁银矿,盗采者聚众千余人,募兵击擒其魁。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至是犹岁课其租,奏免之。迁河南按察使。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曰:“止于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都御史原杰以招抚流民至南阳,引乔新自助。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迁湖广右布政使。荆州民苦徭役,验丁口贫富,列为九等,民便之。
乔新性廉介,观政工部时,尝使淮西。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①,以金币馈。乔新却之,阎曰:“以寿吾师耳。”乔新曰:“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卒不受。福建市舶中官死,镇守者分其赀遗三司,乔新独固辞。不得,输之于库。既家居,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
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奏:“乔新始终全节,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有疾则加慰劳,以存故旧之恩,全进退之节。”不许。后中外多论荐,竟不复起。十五年卒,年七十六。
江西巡抚林俊为彭韶及乔新请谥,吏部覆从之。有旨令上乔新致仕之由,给事中吴世忠言:“乔新学行、政事莫不优,忠勤刚介,老而弥笃。御史邹鲁挟私诬劾,一辞不辨,恬然退归。杜门著书,人事寡接,士大夫莫不高其行。若必考退身之由,疑旌贤之典,则如宋蒋之奇尝诬奏欧阳修矣,胡纮辈尝诬奏朱熹矣,未闻以一人私情废万世公论也。”事竟寝。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复以为言,乃赠太子太保。明年赐谥文肃。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文渊:何乔新之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募兵击擒其魁魁:首领 |
B.有司责课,民多破产课:功课 |
C.疑旌贤之典典:原则 |
D.乞行勘,本官如无疾则行取任用勘:调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 |
B.振至明年麦熟乃止乃赠太子太保 |
C.以金币馈以存故旧之恩 |
D.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B.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C.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D.初/项忠驱流民过当民/闻杰至/益窜山谷/乔新躬往招之附籍者/六万余户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乔新于景泰五年中进士,最初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事,后依次出任福建副使、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等官职,政绩突出。 |
B.何乔新得知福安、宁德银矿久绝却仍被征收矿税以及兴化农民于洪武初年租官牛,多年后仍交租等情况后,上奏朝廷,使其得以被减免。 |
C.何乔新为人清廉,去淮西视察时,拒绝了他父亲的学生巢湖县令阎徽赠送的金币和福建市舶司宦官的遗产以及杨爱赠送的厚礼。 |
D.何乔新罢归后,巡按江西御史陈诠为保全其节操上奏朝廷,许多官员也推荐他,朝廷没有答应。正德十一年,广昌知县张杰再次进言,何乔新才被封为太子太保。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②中间只以受亲故馈遗之嫌,勒令致仕,进退黯昧,诚为可惜。(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何乔新“廉介”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节选,回答后面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这段文字记叙了鸿门宴的经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别用四个字加以概括。
评点是人们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下面列出了文中人物的几句话,请选择其中一句,用浅显的白话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评点(20—30字)。
①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范增……谓曰:“君王为人不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樊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选择第句点评: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明史•周顺昌传》)
(乙)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下列各项中能表现“士民德顺昌甚”的一组是
①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②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③请以民情上闻
④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⑤谋断水道,劫漕舟⑥敛赀财以送其行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从“士民德顺昌甚”的角度,详细地写出苏州市民斗争的全过程,如“众咸愤怒”,“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众益愤”,“众纵横欧击”等,而乙文只写“众不能堪”。 |
B.甲文着力渲染市民抗暴的声威,如“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在群众欧击下,“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而乙文只写“抶而仆之”,“噪而相逐”。 |
C.两文详略的不同是因为一为传记,为周顺昌立传,突出周顺昌的品德及苏州市民对周顺昌的感戴;一为碑记,为五义士树碑立传,突出五人死义的经过。 |
D.两段文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例如甲文中“旗尉东西窜”“逾垣走”“自是缇骑不出国门”和乙文中“中丞匿于溷藩以免”等都侧面表现了阉党及其走狗的色厉内荏。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
(2)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4)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1]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2],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4]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5],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释:[1]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下文的正德八年系公元1513年。 [2]生女、子:此指生了双胞胎。 [3]加健:更加费劲。 [4]姁[qú渠]姁:和蔼亲切。 [5] 缉纑:搓麻线。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延:聘请。 | B.孺人讳桂讳:忌讳。 |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馈赠。 | D.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从:堂房亲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二子肖母也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B.孺人之吴家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C.中夜与其妇泣其后六年,余久卧病无聊 |
D.世乃有无母之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下列对原文的鉴赏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中的“老妪”好心办了错事,为了帮助母亲避孕,让她喝了民间避孕偏方,从此失声变哑。 |
B.归有光的母亲何氏,世居吴家桥,娘家富有,却热爱劳动,生了许多小孩后也不停地干活。 |
C.本文虽名为“先妣事略”,但材料极为丰富,作者对母亲生前的琐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
D.《先妣事略》和《项脊轩志》一样,都是借助写生活中的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文中没有一处直抒胸臆的笔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宗:尊崇 |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侵占 |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 |
D.及敏破破:突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申之以孝悌之义 |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
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④⑤⑥ | D.①②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
(3)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