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天子重言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①,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言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言,有辅周室之固。
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隐②。成公贾入谏,王曰:“不榖禁谏者,今子谏,何故?”对曰:“臣非敢谏也,原与君王隐也。”王曰:“故不设榖矣?”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将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虽无鸣,鸣将骇人。贾出矣,不榖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成公贾之隐也,贤于太宰嚭之说也。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成公贾之隐,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
【注】①谅闇:皇帝居丧。②隐:隐语。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射之曰射:猜测
B.有鸟止于南方之阜阜:山上
C.故言无遗者遗:馈赠
D.工诵之,士称之称:赞颂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将以定其志也必有以也
B.天子其封虞邪其三年不动
C.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
D.虽无鸣,鸣将骇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明爱弟之言,有辅周室之固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成以其小,劣之
C.既来之,则安之 D.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臣下要注意进谏的方式,隐语比直谏有效。
B.人主不能轻易发言,以成王与唐叔虞,荆王与成公贾为例进行论证。
C.人主要重视臣下言论,举周公旦、成公贾为例进行论证。
D.人主要出言谨慎,并且要重视臣下言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言而令成王益重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老聃死,秦失①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②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③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④情,忘其所受⑤,古者谓之遁天之刑⑥。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⑦。”
【注释】①秦失:人名,老聃朋友。②其人:指得道之人。③蕲:通“祈”。④倍:通“背”。⑤受:禀受。⑥刑:过错,过失。⑦帝之县解:顺应自然法则的生和死。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②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2)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生死观?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子·奍生术》)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3分)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4分)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③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注] ①垩(è):白灰。漫:涂。 ②斲(zhuó):同“斫”,砍。 ③质:质对,对象。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②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2)庄子说这翻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则寓言表达了庄子的什么感情?
(1)[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2)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庄子通过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惠子的友谊,流露出纯厚真挚的怀念之情。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①。穆公问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日:“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③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④而残⑤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⑥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梁惠王下》)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文言文阅读
Ⅰ.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9.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10.材料二中所讲的是的关系。孔子从“宰予昼寝”
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