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2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
图4—1—2
(1)这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贯穿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________________。并以[ ]_____________的形式转变。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 ]____________ 提供的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___________,它能与相应的___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免疫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5)若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生长时要进行光合作用,请用下列简易装置来测量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以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表示)。
实验材料和用具:带单孔塞的玻璃瓶,量筒,0.1%的NaHCO3溶液,新鲜黑藻,大烧杯,乳胶管,U形玻璃细管(有刻度),温度计,沸水,清水等。
(1)本实验的装置里缺少 ,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添加 可以得到解决。
(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Ⅰ.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上述装置,编号甲、乙。甲、乙两瓶内加入的 完全相同。连接好导管和U形管后,调节U形管的水面高度至固定刻度。
②将甲装置安放在大烧杯中,用 调至预设温度。乙装置作为对照组安放在装有自然温度的等量清水的大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装置放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开始计时。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比较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光合作用强度。
Ⅱ.实验目的:研究_____________。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
碳吸收量(kg C·a-1) |
碳释放量(kg C·a-1) |
A |
1.20×1014 |
1.20×1014 |
B |
1.20×1014 |
1.26×1014 |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下表是某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的变化情况。
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血液中乳酸浓度(mg/cm2) |
5 |
5 |
5 |
40 |
70 |
90 |
80 |
60 |
40 |
35 |
25 |
23 |
20 |
(1)若该运动员在非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乳酸浓度是5mg/cm3,那么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无氧呼吸从第 分钟时已经明显增强,第 分钟时血中乳酸浓度出现下降。
(2)与赛前相比,运动员血液中某些激素的含量在比赛中会发生变化,例如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 ,它能促进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 。
(3)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阻,而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 ,这是由于 (填激素名称)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共同调节的;如果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及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具有 作用,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_______,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若处于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分解,抑制 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_____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