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关系的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2月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总理说到“网友们,在“两会”前夕,我非常高兴同大家进行在线交谈。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
(1)总理说“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政府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总理的话指出人民群众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请你说说其理论依据有哪些?
(2)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热情,提升决策质量?简要说明理由。

作为新媒体,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从“最牛钉子户”到“山西黑煤窑”、从“华南虎照”到“孙春龙博客公开信”,对这些社会时政要闻的民意表达,政治博客已经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公民运用政治博客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2)公民应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20日上午9:00,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问题皆在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呼吁社会强化保护河流的措施,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共存共生。
回答黄河流域被称为我国重要能源流域的主要原因?
黄河流域也是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下游断流是其中之一,回答黄河下游春季容易出现断流的自然原因?
材料二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依据材料二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材料三


依据材料三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拼能源、拼资源、污染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把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10月20日,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把“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作为中心议题,再次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政府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原因。
结合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国家应怎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以来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金融海啸”,迅速波及世界。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温总理说,中美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保持美国经济金融稳定,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方愿与美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克服困难,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材料二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一揽子计划。一年以来,各项措施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很严重,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仍是主攻方向。
材料三 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及其前后,奥巴马呼吁中美乃至全球同舟共济,应对这场空前的经济金融大危机,并一再声称自己不搞“保护主义”。今天,奥巴马冒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险批准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着实令世人难安。中国分量荷载的是世界的期望,彰显的是中国拥抱世界、融入全球的渴求与决心。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爆发说明了什么?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基本理由。
分析中国与美国加强包括金融在内的各项经贸合作的经济学依据。
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目前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