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9日发生了“水星凌日”天象大观,水星的小盘面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8日下午2时12分(太平洋时间11时12分)开始向太阳盘面移动,2分钟后完全遮住太阳盘面,水星化作一个小黑点在太阳的左下方缓缓移动;从太平洋时间下午4时零8份开始,水星又用了两分钟时间完全移出盘面。据此回答1—4题:
.在北京的天文爱好者,能够观测到这一天象奇观的 ( )
A.开始 | B.结束 | C.整个过程 | D.不能观测 |
.材料中的太平洋时间使用的是 ( )
A.西二区的区时 | B.东二区的区时 |
C.120°W的地方时 | D.180°地方时 |
.凌日现象结束时,地球上属于11月9日的地区为全球的 ( )
A.四分之一多点 | B.二分之一多点 | C.四分之三多点 | D.全部 |
.同期,某电视台在着陆地举办“野外生存训练”节目的过程中,某训练者为辨别方向绘制了一幅图,图中圆圈为同心圆,O点为圆心。他将一根细木棍直插入圆心,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细木棍的影子也随之变化,他便将同心圆上的影子端点在图中标出,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点为细木棍影子的部分端点,a点为圆弧①⑨的中点,b点为③⑤点连线的中点,c点为⑦⑩连线的中点,d点为圆弧③④的中点。读图判断出位于O点正北方的是 ( )
A.a | B.b | C.c | D.d |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将其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来的生产地转移到我国。据此回答问题。跨国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
A.帮助我国发展经济 | B.在全球推广先进技术 |
C.赚取更高的经济利润 | D.不断扩大告诉规模 |
产业转移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环境质量的改善 | B.失业人口增多 |
C.延缓经济发展 | D.促进产业升级 |
图2为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问题。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问题。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矿产和能源资源 |
经济基础 |
发展水平 |
对外开放程度 |
|
①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③ |
◎◎ |
◎◎ |
◎◎ |
◎◎ |
A. ①②③ B.③②① C. ①③② D.②③①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品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 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C.劳动力素质不同 | D.资源配置不同 |
分别位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
A.四川、江西、浙江 | B.内蒙古、甘肃、山东 |
C.江苏、山西、陕西 | D.福建、青海、河南 |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大致上具有“南重北轻,西重东轻”的基本特征 |
B.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广阔,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
C.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我国南方开放程度较高,北方开放程度较低 |
D.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 |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