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l2月1日起,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l4个省市区展开。按照政策规定,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类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l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据测算,4类补贴产品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4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
材料二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由2008年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防一控”到如今的“保增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三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日至l0日在北京举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会议主题。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2)请用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说明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频繁变化的哲学依据。
(3)简要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常识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B市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了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等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注重通过专家座谈.网上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意见;在引进企业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依据《村民自治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该市党委是如何执政的?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发布后,地处福建内陆的C县专门派出部分干部考察A、B两市做法,考察组成员对A、B两市做法看法不一,请你运用从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正确探索经验和追求真理。

材料一:福建省A.B市有关发展指标

地区
年度(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财政收入
(万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A
1978年
95400
440
10647
209
350
60
2007年
15834500
63226
1562049
7737
16285
397172
年均增速(%)
14.8
14.8
18.8
13.3
14.2
38.1
B
1978年
42000
417
8050
74
351
133.5
2007年
3329000
32664
330575
6619
13806
84764
年均增速(%)
14.6
14.1
13.7
16.8
13.5
25.8

(1)简要说明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A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台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
B市,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2)结合材料,分别从A.B两市的做法说明对福建加快海西建设有什么启示?(或对福建又好双快发展的启示?)
(3)材料中A.B两市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材料二:福建省重要考古发现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使福建享有“文化大省”的美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如今,多角度开发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实例,在我省层出不穷。
(1)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2)国务院支持福建省意见,表明海西战略从2004年的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再次凸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这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3)就“建设和谐海西”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别写出三个方面的选题依据。
(4)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为福建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合理化化建议。

材料一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闽台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了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海西”发展的关注和讨论,远远超出闽台范围,事关海西建设的提案有100多项。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推进海西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农工党中央建议在福建开展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试点。民革中央建议构建“海峡经济区”促两岸共同繁荣。
材料二温家宝在福建考察中指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经过长期准备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抓住当前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都做了部署。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三是有利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
(1)两岸三通有什么经济意义?(或发展两岸旅游业、农产品贸易、文化产业合作等的意义)
(2)“两会”期间,民主党派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海西”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什么道理?
(3)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应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YU谋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