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开展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各指什么?其中一个阶级是怎样不公平地占着优势的?
(2)材料二中参与辩论的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3)你认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 年10 月(国民政府)以“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名义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这个条例规定:凡被国民党军队攻占的已经实行过土地革命的地区,均组织“农村兴复委员”,对已被“分散之田地及其他不动产”,“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以邓演达以代表的第三党在纲领文件《政治主张》中规定)由国民会议规定土地法。确定农户占有耕地的最高额与最低额,及国家收买土地的定价法,国家以全国国有土地为抵押,发行50 年长期公债,将最高限额以外的私人土地和公共团体的土地收买为国有,将一切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其他反革命团体的全部财产没收为国有,将所有收为国有的土地,分配给耕作的农民,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和收益权,土地不得私行买卖。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20 世纪30 年代毛泽东制定的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以农民原来所耕种的田地为基础,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政策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有关土地问题的主张和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二中主张的相同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着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1936年12月1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任日本外相)约谈,首称……中央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央如在抗日容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探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渊驱鱼,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电文
材料五: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揭露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请列举这些理由的事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三,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主导地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四,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向发展?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的“日本确有觉悟”这一判断?
(4)根据材料五,联系材料一至四,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看法,并作简要说明:中共中央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据此完成:
(1)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发生的基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试分析两次挫折共同的历史教训。
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下图是1927年5 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解读此图,
可从如下几个角度设问命题:
(1)此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
(2)图中政治局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图中的政治局势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