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⑴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1985 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结果如何?
材料三

注: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于1945年8月打败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材料一位于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珍藏着一顶铁盔(右图)。铁盔是在1987年重修宛平城墙时出土的,盔身斑斑锈迹。盔顶正中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不规则小孔,从孔形来看,极像是被子弹击穿的。我们虽然一直无法知道铁盔的主人是谁,但就其出土时间与地理位置来看,它无疑是曾经坚守宛平城的英勇的29军士兵的,它一定见证过当年那场你死我活的、无比惨烈的战斗。——摘自《北京日报》

(1)该文物见证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四阅读下列一组关于对抗日战争的评论。
“这是一个转折,一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评中国抗战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成为列强侵略、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这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响亮口号,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他悲愤地呼唤:“今方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绕。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金冲之《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二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三 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辱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中国之命运》要旨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中国之命运》研究
材料四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材料五: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两项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富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一生为“振兴中华”所作的努力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哪些重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对比材料三、四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4)根据材料五,中国近代史上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关系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分)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图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据图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在1787年宪法中,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5)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其确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世界市场于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并形成了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他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美、德在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力量的集中起了促进作用,这些托拉斯垄断了国内市场,而英国就不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因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外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始终存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英国是如何用武力强迫中国减免关税开放市场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德两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这种政策给两国经济发展带了
什么影响?
(3)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据此你对世界市场有何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