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职工将其珍藏多年的宝贝传给了他的后人:十本记录着他一生工资收入和支出的笔记本。正在读初中的孙子翻看这一传家宝时,发现这样几个数字:1966年全家全年总支出360.4元,其中购买食物用去了180多元,全家一年买新衣服3件,用去了28元。两项合计占全年总支出的60%多。2005年,全家总支出38 000多元,而用于衣食的消费占总支出的不到20%。
用于衣食消费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怎么会下降了呢?难道2005年的消费水平还不如1966年吗?请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几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踢郭臣,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说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00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我国发生了三件惊天动地、令全世界瞩目的大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勇夺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又获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华大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上自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广大民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都连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斗争中,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洗礼,民族力量得到极大的凝聚。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既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和提升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有这种精神作支撑,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飞上太空,正常入轨,9月27日,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为庆祝“神七”的成功,某校高二(3)班组织了“太空漫步,神七壮怀”的主题班会活动。现在请你一起参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班主任的提议下,同学们决定在全校发起一个倡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我做起。”
在倡议中要阐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请你提供理论支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们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关于抗震救灾的图片。
![]() |
![]() |
![]() |
|||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图片的感悟。
材料一:2008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些成功不断地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不断地续写着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们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你认为青年学生怎样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