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山涛为吏部尚书(《资治通鉴》)
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余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贲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
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言之于帝,帝益亲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涛荐嵇绍于帝,请以为秘书郎,帝发诏征之。绍以父康得罪,屏居私门,欲辞不就。壹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帝以为秘书丞,初,东关之败,文帝问僚属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安东司马王仪对曰:“责在主帅。”文帝怒日:“司马欲委罪孤邪!”引出斩之。仪子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未尝西向而坐,庐于墓侧,旦夕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衷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为之废《蓼莪》「注1」 。家贫,计口而田,度身而蚕;人或馈之,不受;助之,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褒辙弃之。遂不仕而终。
臣光日:昔舜诛鲧而禹事舜,不敢废至公也。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嵇绍苟无荡阴之忠「注2」 ,殆不免于君子之讥乎!
注l:《蓼莪》,《诗经‘小雅》篇名.歌咏“为人子必须尽孝”,诗中反复吟哦“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吴天罔扳”。
注2:晋惠帝于永兴元年(公元304年)败绩于荡阴,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丽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惠帝,被乱兵所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言之于帝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绍以父康得罪令以责之里正
C•树为之枯缇骑接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D•计口而田子路率尔而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涛典选十余年典:主管,执掌。
B.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 显:明显。
C•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任:听凭,放任。
D.司马欲委罪孤邪!委:推卸。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短文写到的人物有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文中的文帝)、吏部尚书山涛、嵇康与其子嵇绍、王仪与其子王褒。短文说的是山涛掌管吏部为晋武帝推荐干部很能干,嵇绍事晋、王褒不事晋,以及《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B 山涛任吏部尚书推荐干部,善于揣摩晋武帝的意思。他先拟出数人,看晋武帝倾向于哪一个,他就将这个人排在推荐名单的前头,因此每次推荐的干部都被晋武帝任用。大臣们不知就里,以为是山涛太过于自作主张了。
C•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残害死了,他的儿子嵇绍却在山涛的劝说下,出来为晋王朝服务;而王褒则因其父王仪不该死而被文帝司马昭害死了,终生不仕。司马光按照忠孝标准对这两人不同的做法都表示了赞同。
D•王褒痛父非命,隐居教授。他成天哀痛父母,吟哦《诗经•小雅。蓼莪》篇,使得他的学生都不敢再吟诵这首诗了。学生们看到他生活贫困,经常周济他,帮助他做农活,最终让他安享天年。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 涛谓之日;“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
译文;
(2) 嵇康、王仪,死皆不以其罪,二子不事晋室可也。
译文:
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中的划线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
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⑥ | D.③④⑤ |
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选出划线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
C.女觉遽反遽:急忙 |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命其左右履之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
B.因诈女曰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将以遗兮远者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翻译文中划线句
(1)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杨业传》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张:埋伏 |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事:拜见 |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以侠义自任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大恸:极度悲伤 |
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 B.①②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
B.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译文: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养竹记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
B.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夷:平地 |
C.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
D.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闻:使……听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思善建不拔者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B.由是筐篚者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门见山,用“竹似贤”统领全文,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
B.第一段连用四个排比,从 竹之“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四个方面启发君子之“思”,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物我之情交融。 |
C.第二段记叙了作者惜竹被严重破坏到精心疗治病竹的经过,为下文阐述“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张本。 |
D.文章末段,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从而揭示了文章希望统治者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写法上具有托兴幽远、寄慨遥深的特点。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竹 植 物 也 于 人 何 有 哉 以 其 有 似 于 贤 而 人 爱 惜 之 封 植 之 况 其真 贤 者 乎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2)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于:到 |
B.恪言非便,遂寝寝:停止 |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 |
D.其党密构于帝构:陷害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2)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