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①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闼:门 |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游:交游 |
D.家人发箧视之。发:打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因与普计下太原。不如因而厚遇之。 |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为形役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铲平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物以相之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对选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
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 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①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
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 |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 |
B.始速祸焉(招致) |
C.洎牧以谗诛(等到) |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
下列各句中的“于”,与“多于机上之工女”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 | B.青,取之于蓝 |
C.其势弱于秦 | D.辇来于秦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六王毕,四海一 |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洎牧以谗诛②函谷举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④后秦击赵者再
A.①②句式相同,③④句式不同 |
B.①②句式相同,③④句式相同 |
C.①②句式不同,③④句式相同 |
D.①②句式不同,③④句式不同 |
回忆《阿房宫赋》最后一段内容,请回答: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翻译下列句子。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粱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景平,粱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
[注]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①几个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济江而归高祖济:赈济,救济 |
B.悉达抚绥五郡抚;安抚,镇抚 |
C.悉达勒麾下数千人勒:强制 |
D.高叹曰:“卿言得之矣。”得:得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①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用蓄谷。
②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他。
③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⑤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⑥哀毁过礼,因遘疾卒。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梁敬帝时,侯景叛乱,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屯积粮食,安抚灾民,并派其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受到梁敬帝的重用。 |
B.在梁末的动荡之中,王琳利用地势之便,想沿江而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的阻击,在事实上保护了陈高祖。 |
C.在西受王琳之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又受到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保全了新蔡一带,安抚百姓,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
D.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有礼待贤士。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可以孝而闻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但是因为他识运知归,受到史臣的批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
(2)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3)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