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超:越级
B.时辽事方急急:着急
C.以左侍郎理部事以:介词,凭、用
D.守敬且尔 且:副词,尚且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光启有志用世的一组是()
①累疏请练兵自效。②由庶吉士历赞善。③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④练兵通州,列上十议。⑤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⑥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A.①③⑤ 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字子先,是上海的人。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并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曾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虽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因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最终没有被采纳。
C.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徐骥因主动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而被升为太保一职。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 (5分)
译文: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5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学舍记
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①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 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游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②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③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 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 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注】①先生:指作者的父亲曾易占。②貙(chū)虺(huǐ):貙是兽名,像狸,这里泛指猛兽。虺是毒蛇。③筥(jǔ):圆形的竹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绝:横渡 |
B.巅崖莽林貙虺之聚聚:聚居 |
C.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缴纳租税) |
D.为之有不暇也(空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积时之劳,乃毕大事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B.得其闲时,挟书以学 /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
C.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 / 夫列子御风而行 |
D.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 |
下列句子变为四组,分别表现曾巩生活艰辛、求学勤奋的一项是()
①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②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
③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④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
⑤得其闲时,挟书以学⑥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
⑦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⑧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
A.④② | B.⑧① | C.③⑤ | D.⑦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幼时“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不懂得念书的好处,而一旦觉悟,便下决心与古今文章大家并驾齐驱。 |
B.父亲的突然亡故,让曾巩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繁重的家务,他精疲力竭,完全无暇念书。 |
C.曾巩经历的风险、祸患等种种不幸并没有挫伤他好学的进取心,他为自己一时还不能“专心尽思”“琢雕文章”来表达内心难以言传的情感而叹息。 |
D.曾巩一一叙述自己从小到大,进退去就的情形,以及喜好倾慕文章大家之心,写成了《学舍记》,对我们今天仍有学习借鉴之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坦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本文为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所作。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有侈心焉侈:奢侈 |
B.有不可欺者矣欺:欺骗、蒙骗 |
C.而文采表于后世表:显扬 |
D.而行乎利害之涂涂:通“途”,道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自比于老、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而不自以为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D.天之生是人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下列各句都表明韩忠献公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
①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②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④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⑤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⑥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忠献公所建的“醉白堂”的名字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
B.韩忠献公是北宋的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人民的爱戴。 |
C.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君子。 |
D.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作者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4分)
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高 考 资 源 网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
C.不牵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集录之以为十卷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C.①由是其风渐息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①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何久在尚书为?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閤,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瘗讫,乃去瘗:埋葬 |
B.后勇废,文帝切让让:责备 |
C.太子资中人资:资质 |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夺:冒犯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
①纲矢死无桡辞②臣请正其罪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③ | B.①②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扬勇被废,面对文帝的斥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李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而且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