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 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 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 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 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 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 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 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老,朔且死时②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②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迁礼科左给事中。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①要路以请,无不如志。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迁吏科都给事中。大中居官不以家钉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②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朝士不能得南星意,怨大中。给事中章允儒,嗾其同官傅椹假汪文言发难。
会给事中阮大铖与光斗、大中有隙,遂与允儒定计,嘱棍劾文言,并劾大中貌陋心险,色取行违,与光斗等交通文言,肆为奸利。疏入,忠贤③大喜,立下文言诏狱。大中时方迁吏科,上疏力辩,诏许履任。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日:“文言无足惜,不可使措绅祸由此起。”侨颔之,狱辞无所连。牵及者获免。大中乃遵旨履任。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故事,鸿胪⑤报名状无批谕旨者,举朝骇愕。氍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
未几,杨涟疏劾忠贤,大中亦率同官上言。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广微愠,益马忠贤合。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迄吏部推谢应祥巡抚山西,广微遂嗾所亲陈九畴劾大中出谢应祥门,推举不公。尽逐诸正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天下大权一归于忠贤。
明年,逆党梁梦环复劾文言。大中坐三千,矫旨俱逮下诏狱。乡人闻大中逮去,号泣送者数千人。比入镇抚司,酷刑拷讯,血肉狼籍。其年七月,狱卒受指,与涟、光斗同夕毙之。庄烈帝嗣位,赠太常卿,谥忠节。(选自《明史•魏大中传》,有删改)
[注]①夤(yi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②苞苴(jū):馈赠的礼。③忠贤:魏忠贤。④鸿胪:官署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朝士不能得南星意,怨大中率:全都
B.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狱:案件
C.故事,鸿胪报名状无批谕旨者故事;旧例
D.与光斗等交通文言交通:沟通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大中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数奉使,秋毫无所扰②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③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④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⑤櫆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⑥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大中出身贫寒,严于律己。他对家境贫寒毫不在乎,考中举人,对家人换新衣的做法很反感;他当官不带家眷,上朝时锁上家门,不让别人来打扰。
B.魏大中得罪权贵,遭到报复。他和阮大铖不和,阮大铖就弹劾他,诬陷他作奸谋利,在魏忠贤的操控下,事件一波三折,当时魏大中差点不能赴新职上任。
C.魏大中在与魏忠贤等奸臣的斗争中失利。杨涟弹劾魏忠贤,魏大中声援,魏忠贤很恼怒。魏忠贤的私党魏广微指使别人借故弹劾魏大中,最后魏忠贤大权独揽。
D.魏大中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获殊荣。他受人陷害,被定罪带走,同乡人听到这个消息几千人来哭送;他在狱中受严刑拷打,死后追赠太常卿,谥号忠节。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长现代汉语。
(1)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
(2)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太子为江充所谮亡,久之,千秋上急变①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始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注】①急变,指事关重大的紧要奏疏。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罪哉当:判罪
B.乃大感寤:通“悟”,醒悟
C.既事不咎:过失
D.使光毋天下负:辜负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①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②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③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④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
⑤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⑥并受遗诏,辅道少主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千秋上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武帝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B.车千秋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群臣为此都提心吊胆,就想使皇上宽心,并安慰广大吏民,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他的美德。
C.左丞相和贰师将军暗中谋逆作乱,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武帝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为此几个月才吃一顿饭。
D.每当国家遇上吉祥嘉应出现,车千秋都会受到褒奖赏赐。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
(2)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鲁府邹平王子当潩当袭父爵,为弟当凉所夺且数年矣。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当凉怒,诬宏受赂,宏不为动。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宸濠谋复护卫,遍赂朝贵,宁及兵部尚书陆完主之。宏从弟编修寀,其妻与濠妻,兄弟也,知之以告宏。宏入朝,完迎问曰:“宁王求护卫,可复乎?”宏曰:“不知当日革之者何故?”完曰:“今恐不能不予。”宏峻却之。及中官持奏至阁,宏极言不当予,诏卒予之。于是宸濠与宁合,而恚宏。宁数侦宏事无所得。以御史尝劾寀不当留翰林,即指为宏罪。宏乞休。宁遣骑伺宏后,抵临清,焚其舟。宏归,杜门谢客。会宏族人与邑奸人李镇等讼,宸濠阴令镇贼宏。索宏不得,发宏先人冢,毁其家。宏驰使诉于朝。下巡抚孙燧按状,始遣兵剿灭。世宗即位,遣行人即家起宏,加少保,入辅政。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户部议督正德时逋赋,宏请断自十年以后。从之。大同兵变,张璁请讨之。宏曰:“讨而胜,玉石俱焚;不胜,彼将据城守,损威重多矣。莫若观变而徐图之。”事果旋定。是时张璁用事,璁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亦大怨。及璁居兵部,宏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指,上书诬宏,宏竟致仕去。十四年,璁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注]宸濠即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宸濠阴令镇宏贼:杀害 B.宏先人冢发:找到
C.巡抚孙燧按状下:交付 D.宏每裁抑示:表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费宏正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宏请勤政、务学、纳谏②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③宏驰使诉于朝
④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⑤宏请断自十年以后 ⑥宏亦竭诚无隐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对抗权贵,险遭杀身之祸。他坚决不同意恢复宁王的护卫,以致被宁王及其党羽怨恨陷害,被迫离职;回乡之后,仍然被暗算追杀,差点丧命。
B.费宏持重得体,办事顾全大局。他屡次希望世宗革除前朝弊端,但有时也顾及皇帝面子,在一次朝会上,他只在大臣们的奏折上签名,而未另外进谏。
C.费宏料事在先,准确研判形势。地方势力反叛,有人主张镇压;费宏的看法是,无论胜负,都有损朝廷的利益,不如静观其变而后慢慢策划;兵变很快就平定了。
D.费宏三入朝阁,仕途曲折多舛。他年轻时就入阁辅政,能够秉公执法,始终高风亮节;但也多次引政敌的忌恨和打击,每遭诬陷都不得不离开朝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
(2)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人有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外出求学,求官
C.韦皋将军乃:表判断,是
D.因而疏见:被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
“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
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