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Y链由上至下的碱基顺序是 。
(2)Z链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中,与某细胞器结合,这种细胞器的名称是 。
(3)DNA分子复制是在哪个位置解旋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4)若X链是Z链的模板,则Z的碱基顺序由上至下为 。
(5)这一DNA分子中碱基顺序的个别改变,在生物学上称为 。 第11题图
(6)建立DNA分子立体模型的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认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
(7)若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54%,其中X链的碱基中,22%是腺嘌呤,28%是胞嘧啶,则Y链中腺嘌呤占Y链碱基的比例和Y链中胞嘧啶占整个DNA碱基的比例分别为多少? 。以Y链为模板形成的Z链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Z链的百分比为多少? 。
(共8分)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标号,在中填文字)
(1)图中[2]的主要成分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6]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的形成有关。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
(2)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
(3)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 ](至少写两个)。图中细胞与蓝藻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观察[11]的常用染料进行染色。
(16分)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增加,原因是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则支持上述推测。
(每空2分,共12分)某同学利用玉米的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请你帮助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他使用了几种化学试剂,请你指出它们各自的作用:
①无水乙醇:
②层析液:
③二氧化硅:
④碳酸钙:
(2)实验结束,在滤纸条上出现了四条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_____。
(3)另一位同学进行同样的实验时,发现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你能帮助他进行分析,指出可能的原因是: 。
(每空2分,共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晴朗的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用全营养液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丙装置在不同光强度下CO2吸收量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的点相对应,若D点和H点所对应时刻的呼吸强度相等,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大于、等于、小于)H点时的光照强度。
(2)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干重在“24h”时比“0h”有何变化?(增加、减少、不变)。判断依据是。
(3)如果用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光照,当由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液滴
向(左、右、不)移动。
(4)如果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苗在某一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
(每空2分,共12分)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填序号,_____上填写名称)。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__________;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基团)。
(2)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
(3)碘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