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1)~(2)题。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乙和丙 |
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
D.乙处比例尺最小 |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关于该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基本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致与纬线平行 | B.海拔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 |
C.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 D.年日照时数东部大于西部 |
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判定及原因,正确的是( )
A.3600小时<甲<3800小时——海拔较高,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 |
B.3400小时<甲<3600小时——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 |
C.2400小时<乙<2600小时——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 |
D.2600小时<乙<2800小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 气候 | B. | 水源 | C. | 地形 | D. | 土壤 |
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 稻田 | B. | 鱼塘 | C. | 果园 | D. | 菜地花圃 |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34-35题。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
B.土地辽阔,地形平坦 |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
D.草类茂盛 |
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 |
读图回答32-33题图中甲区域示意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业 | D.水稻种植业 |
限制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淡水水源 | B.土壤 |
C.地形地貌 | D.热量 |
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购买农产品的农业地域类型 |
B.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水稻 |
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 |
D.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