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教皇出售赎罪券 |
B.分裂割据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
D.天主教势力在德意志比较强大 |
某高中学生在研究中国服饰变化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案例:①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②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③民国时期的“中山装”“旗袍”;④新中国初期的“列宁装”“绿军装”。从中可归纳出服饰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以下表述恰当的是
A.社会政治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 |
C.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
D.反映了人们所处的不同阶层和职业 |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 | C.人民公社化 | D.“大跃进”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梭伦 | D.彼特拉克 |
“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材料中列宁评价的“他”是
A.维克多·雨果 | B.巴尔扎克 | C.列夫·托尔斯泰 | D.高尔基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
A.鸦片战争前 | B.19世纪40年代 |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D.19世纪9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