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一《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回答: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阿里改革的后果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都打上了时代烙印,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代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百万户,其中有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以后到清代。这是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这时期此前的贵族没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独裁政治,与此相应,中国官僚群体最后形成,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文化回归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近代。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这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
材料三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宋代东京出现了“前代都市所未有的经济生活景观”,请依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两人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宪章》部分条文
17.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问,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34.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敕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材料二《权利法案》部分条文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通过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社会法治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人口政策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政策。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材料二:“我国人口增加率30%,粮食增加率几年来是40%—50%,可见落实增加很快,但是粮食增加的速率不能长期地这样下去,因为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来总要成为问题的。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廉价,人们不愿意改进技术实现机械化,进而无法提高生产率。”
“我国的国民收入在1956年将近900亿元,其中消费部分约为79%,积累部分约为21%。因人口多,所以消费大,积累小,而这点积累又要分摊在这许多生产部门,觉得更小了。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1957年,马寅初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正是中国1950年和196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在改革开放时代恰逢劳动年龄,进入劳动,为改革开放带来了不断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在很长时期里,我国老年化程度并不严重。例如,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少年儿童占人口(0—14岁)比例从36.3%降低到22.9%,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重从59.3%提高到70.2%,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从4.4%上升到7.0%。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大大减轻了人口抚养负担,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在社会抚养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负担减轻的条件下,产生两个潜在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即所谓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蔡舫,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2)材料二、三在人口问题上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有何建议?

实行依法治国和制度建设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与罗马法(据《〈唐律疏议〉:垂范后世的盛唐法典》等)

《唐律》
罗马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犯罪之人,皆有条例。断狱之法,须凭正文。若不具引,或致乖谬。违而不具引者,笞三十。”
如果有人因食用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死亡,对食品的所有者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避惩罚。
死者的财产需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为宋、明、清立法蓝本,影响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多国家立法,被誉为“西有罗马法,东有唐律”。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1)唐代立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比较《唐律》与罗马法在法律理念、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法文化传入中国,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法治成为启蒙者共同选择的走出困境的出路。梁启超提出“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1906年,孙中山在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制宪原则。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宪法的形式确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无限扩张总统权力,民主共和政体从根本上被独裁制所取代。1928年10月,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政纲领》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实行一党专政。1936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实行党国一体,总统集权。(据《中国近代法制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法制建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没有建成法治国家的原因。
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在制度上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3)材料三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的成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
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
(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请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