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铜单质生成。但某同学想,会不会是因为生成的铜较少而被蓝色沉淀所覆盖从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他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研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1)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份实验用品单交给老师,要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①实验探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所需的用品: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_和________;金属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难溶物,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研究的关于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率。
催化剂(0.1g) |
活性炭 |
FeCl3 |
KI |
MnO2颗粒状 |
MnO2粉末状 |
前15s产生氧气的量(ml) |
5 |
11 |
7 |
8 |
11 |
前30s产生氧气的量(ml) |
8 |
16 |
11 |
11 |
21 |
前45s产生氧气的量(ml) |
11 |
20 |
15 |
18 |
35 |
前60s产生氧气的量(ml) |
15 |
24 |
20 |
26 |
49 |
(1)写出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可以得出:
活性炭、FeCl3、KI 和MnO2(粉末状)几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等质量的固体催化剂,颗粒大小对催化效率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发现新鲜的动物肝脏对H2O2的分解也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但当往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给溶液加热时,就会失去催化能力,合理的解释是
(4)对于FeCl3的催化作用,有人认为是Fe3+起催化作用,有人认为是Cl-,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准确称取烧碱样品4.1g,将样品配成250mL的待测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小烧杯、量筒、玻璃棒、、。(填仪器)
⑵ 用(“碱式”或“酸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测液注入锥形瓶中。
⑶若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测得样品中烧碱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⑷若滴定到达终点时,仰视读出滴定管读数;则测得样品中烧碱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⑸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⑹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
⑺ 根据下列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10.00 |
0.50 |
20.40 |
第二次 |
10.00 |
4.00 |
24.10 |
第三次 |
10.00 |
5.70 |
25.70 |
⑻ 已知标准盐酸的浓度为0.2010 mol·L-1,根据上述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
利用装有某种溶液的洗气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所用的溶液,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化学方程式。
(2)NO(NO2),化学方程式。
(3)Cl2(HCl) 。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B瓶溶液的作用是,C瓶溶液的作用是。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可验证的产物是,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可验证的产物是。
亚甲基蓝(Methylnene 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 White)。亚甲基蓝的结构简式如下: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100 mL H2O和3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滴~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填“A”或“B”)。
⑵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⑶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⑷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